“福岛事件使国内核电产业发展进入几年的寒冬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出台,核电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同行们要对核电发展有信心!”在5月21日举行的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这样表示。
本周《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核电亦将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的目标是要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世界核能协会中国区总监Francois Morin对全球核电产业发展的前景也充满信心。“未来,全球核产品和核服务采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老化的反应堆机组在2030年将要拆除,这部分也将带来920亿美元的投资。”
他同时提醒道,中国核电走出去对国内产业发展有利,但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核电项目建设耗资大,还有一些政策法律障碍,“中国核电走出去,需要时间”。
未来5年新增核电投额5000亿
王进认为,国内雾霾频发,环境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此外,气候变化对碳排放的减排诉求也倒逼着能源的清洁化转型。“核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与其观点相似,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用数据为国内核电企业勾画出一幅诱人的蓝图。
徐玉明介绍,截至今年4月,国内在运、在建及拟建的核电机组一共52台,其中已经投运的有23台,总装机量21.4GW,在建27台,总装机量29GW,已经核准的还有2台。“今年内,还将有4到6台机组得到核准,有4到6台投入运行。到今年底,全国运行机组的总装机量将达到30GW,届时,中国的核电规模将在全球排名第四,核电的总发电量将超过日本。”
他说:“根据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之前,我国还要新增核电装机量35GW,每年新增核电投资1000亿,其中装备占500亿。这也就是说,未来5年核电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
就在本周初,《中国制造2025》正式由国务院印发,电力装备成为“走出去”的十大战略产业之一。徐玉明认为,这个战略规划对核电装备制造、核电相关产业的发展都算是一个大利好。目前,国内核电市场三足鼎立,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三家央企是最主要的核电企业,而随着“2025”等国家多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及推进,民营资本也将有希望共享核电发展的红利。
但王进也指出,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核电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例如,我国截至2014年底只有177堆年的核电运营经验,相比核电大国如法国的2000堆年经验,还是较少。
此外,世界上50%的核电站为内陆核电站,而我国则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核电建设规划因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全部暂停。从商业运行上看,AP1000作为美国先进的三代技术,世界上仍无商运经验;我国的华龙1号及CAP140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技术代表同样缺乏商运的经验支撑;而目前因环境、邻避等影响,国内核电机组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以目前的装机容量及建设周期,要实现2020年的总装机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会议现场,媒体对内陆核电的发展最为关注。徐玉明称,此前中国核电行业协会曾在一次论坛上对内陆核电的发展进行过详细讨论。“我个人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在内陆建核电项目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我非常有信心。我们的核电站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即便是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对长江水域造成影响。”
徐玉明称,内陆核电什么时候建,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个民意的理解、支持和政府的决心问题。像法国,一半以上的核电都建在内陆。现在中国需要对核电技术、安全进行更深入的科普,消除公众的疑虑,才能让政府最终对风险和利益进行权衡和决策。
“我们希望,为了产业的发展,最好在十三五内,最晚不迟于2018 年启动内陆核电的建设。”他说。
走出去不能急功近利
进入5月以来,我国自主三代技术的华龙1号首台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核电重启以来我国首个正式落地的国产三代核电机组。
中广核集团技术总监唐文忠作为行业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国内中核集团已成功出口了4台核电机组,成为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目前中核集团正在与阿根廷、埃及、英国等20个国家开展核能合作的洽谈。其中,中核在巴基斯坦现在已经有3台在建,后面还要投5台。
唐文忠介绍,中核、广核不仅负责华龙1号,还承担二代加改进机组研究设计及工程总包。目前英国的一个核电项目,就是由法电牵头,中核与中广核联合参与开发建设。
“三大核电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和行业联盟会进行统筹协调。不会为了一个项目而恶性竞争。如果都看上了阿根廷的项目,那么就两家一起参与招投标。”唐文忠表示。
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唐文忠介绍称中广核目前走出去的项目并不太多,当前的重点区域在英国、纳米比亚及非洲。非洲作为核燃料基地来开发,欧洲则是核电站建设运营的重点区域。此外,国家核电集团还将在土耳其建设4台核电机组。
“核电走出去,不仅仅是要推进单个的项目,而是要带动整个核电装备制造的产业走出去,真正实现资金、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运营服务一起走出去。”唐文忠对核电走出去前景表示乐观,“核电走出去,现在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主要是海外目的地的法律、政策、监管及融资等问题。”
世界核能协会中国区总监Francois Morin也指出,中国的核电企业要清楚认识到,“在国际市场获得名声和份额之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他表示,首先核电项目需要的资金巨大,企业需要贷款或股权融资, “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共同挑战”。此外,每个国家投融资的政策都不同,核电企业走出去拿项目之前,要先与各地的政策、法律、监管等进行磨合。
他表示,目前,英国、土耳其政府都有一些很诱人的核电项目。但在英国等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要拿到许可必须先通过评估。“中国的华龙1号也要评估2年时间后才能确定是否给许可。不是很快能搞定的。”
“我不是有意让你们失望,我只是陈述一些客观事实及挑战。虽然中国在核电出口及海外核电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不同的国家,决策程序也不同,核电走出去的时候就要应对各种挑战。你必须要跟当地的政府、环保组织、监管机构等打很多交道。”
Morin称,“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复制那些国际核电巨头60年的运营经验,把自身的技术和运营管理都做到最好。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不认为,不抢占就会失去。”